溝通、同理讓親子關係更美好

身為父母應該像園丁,給樹木澆水,除蟲之後,就看他生長。

我們不會規定玫瑰要變成牡丹。
但往往許多父母常常想把芭樂種成蘋果。
 

今天看到了一則15歲孩子自殺的事件,讓我不禁思考有些行為模式似乎已經成為許多家長自以為是正確道路。
 
「念這個學校,沒有出息,念***吧」這句話是否耳熟能響呢??
 
 這個孩子放棄了自己所想要念的學校後,以榜首進入了父母心中的學校,這時唯一讓他有情緒出口的就是某款線上遊戲,在這個線上遊戲中他做到團長這個位置,這也意味著他底下,有著許多來自真實世界的線上朋友,而這些朋友的革命情感,有時候會勝於現實社會所認識的朋友,就好比我先生五專時期,所結交的線上好友,到現在情感還是持續著。
 
 這孩子的遺書中寫到「我的人生已經快過不下去了,現在最後的依靠又失去了,除了死,我別無選擇。」這透漏了孩子接受了多少的無奈和苦楚。
 
身為父母的我們,給孩子機會和自己機會吧!! 
 葛拉威爾提出所謂的一萬小時金律,他認為每個專家都是在某個領域上持續耕耘至少一萬個小時才成為專家的;如果你不給他發自內心的開始,你怎麼知道他不會成功呢?就算他沒有成功,至少他的人生不會有所遺憾!!
(多少人長大後曾回頭埋怨,如果我以前可以....就好了,現在就是......)

溝通、同理讓親子關係更美好?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